【摘要】韩国金融委员会主席提名人Lee Eok-won表态支持本地稳定币发展,呼应全球监管机构对稳定币与投机性加密资产的差异化政策趋势。

事件背景:监管立场明确化

2025年9月1日,韩国金融委员会(FSC)主席提名人Lee Eok-won在向国会提交的书面意见中明确表态,支持推动本地稳定币市场发展。他指出,加密资产因价格波动性大,无法履行货币功能且缺乏内在价值,但稳定币因锚定法币或实物资产,具备支付和结算的潜力,应纳入合规框架管理。这一表态被视为韩国对全球稳定币监管趋势的响应,同时也为该国数字资产市场划定了“支持合规、抑制投机”的政策基调。

全球监管趋势:合规稳定币成主流

韩国的最新动向与全球监管趋势高度契合。2025年8月以来,香港、欧盟等地已加速推进稳定币监管框架:

  • 香港: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条例》向Circle(USDC)、渣打银行等机构颁发首批牌照,允许持牌稳定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港股通交易保证金等场景;

  • -欧盟:MiCA监管过渡期结束后,未获许可的稳定币(如USDT)被禁止在欧盟交易所上线,推动资金向USDC等合规资产迁移;

  • 美国:美联储通过“监管沙盒”允许银行发行美元挂钩稳定币,摩根大通、花旗等机构加速测试。

这些政策表明,监管机构正通过牌照制度、储备金要求等手段,将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深度融合,同时限制高风险投机性加密资产的市场空间。

行业影响:分化加速,合规生态受益

Lee Eok-won的表态可能对韩国及全球市场产生三重影响:

  1. 本地市场结构重塑:韩国或将效仿香港模式,通过牌照制度吸引合规稳定币发行商,推动其在跨境支付、金融衍生品等场景的应用,而投机性代币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限制。

  2. 全球资金流向调整:非合规稳定币(如USDT)持续面临监管挤压。例如,欧盟MiCA实施后,USDT市场份额已从年初的68%降至55%,而USDC占比升至32%。

  3. 技术创新与风险并存:稳定币在DeFi、国债代币化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如贝莱德BUIDL锚定美债收益)带来新机遇,但算法稳定币等高风险类别仍被多国禁止 。

结语:合规化浪潮下的新平衡

韩国监管机构的表态,标志着稳定币正式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升级的关键工具。随着主要经济体监管框架的落地,合规稳定币发行商、技术供应商及持牌金融机构将主导下一阶段市场增长,而投机性加密资产则可能进一步边缘化。这一分化趋势,既为投资者提供了更清晰的合规路径,也对行业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风控和适应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