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5日,杭州“AI+RWA全球峰会”发布《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出资产筛选框架,强调理性发展路径。

8月25日,杭州“AI+RWA全球峰会”正式开幕,吸引了全球金融科技、区块链及实体产业代表参会。会上发布的《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引发行业高度关注,报告明确提出资产筛选的三大核心标准——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旨在打破“万物皆可RWA”的盲目乐观预期 。

RWA规模化落地的三大门槛

报告指出,并非所有资产均适合代币化。以黄金、债券、新能源设备等为代表的资产,因具备价值稳定、权属明确及数据可追溯等特性,成为当前RWA实践的主流方向。例如,新能源资产凭借绿色金融属性,在中国市场展现出独特潜力;GPU算力资产则因与AI产业的强关联性,成为技术融合的典型案例。而商业地产等不动产虽被探索,却因估值分歧和监管差异面临挑战。

技术融合与监管协同成发展关键

峰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总锁仓量(TVL)已达125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124%。这一增长得益于AI与区块链技术的深度结合,例如蚂蚁数科推出的Jovay平台,通过优化链上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了机构级交易的效率。与此同时,各国监管机构正通过穿透式监管和沙盒试验机制,为RWA创新提供合规路径。

理性发展:从概念验证到价值沉淀

报告强调,RWA的兴起源于传统资产流动性不足与技术成熟的双重驱动,但需警惕监管差异、数据透明度不足等风险。中国企业在实践中已形成“技术+合规”双轮驱动模式,例如杭州数智海科技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方案,助力资产跨境流通;香港智海锚团队则构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服务体系。

结语:锚定长期价值,构建产业生态

此次峰会标志着RWA产业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的转折点。随着技术迭代与监管框架完善,理性筛选资产、强化风险管控将成为行业共识,推动RWA真正成为连接实体资产与数字经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