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第四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首次向全球开放共享自主研制的气候数据产品,标志着我国气象数据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事件背景

2025年9月17日,中国气象局在第四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这是中国首次向全球开放共享自主研制的高价值气候数据产品,标志着我国在气象数据国际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

数据集内容

此次发布的气候数据集涵盖了六大类数据:全球地面数据集、全球高空数据集、全球格点重建数据集、中国气象局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1.5版、风云气象卫星多星融合陆面与长波辐射数据集以及海洋数据集。这些数据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国际间的数据交换 。

行业价值与意义

1.支持全球气象预警

该数据集的发布将显著增强全球气象早期预警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数据,全球各国可以更好地进行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促进气候变化研究

数据集中的历史气候数据可追溯至1850年,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支持。这将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3.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气象数据的开放共享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开发更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语

中国气象局全球气候数据集的发布,不仅是我国气象数据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全球气象预警、气候变化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气象数据的共享与合作,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的进步。